海东市主题教育尽显河湟特色[海东时报]

时报讯(记者 胡生敏)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海东市委高站位谋划,高标准要求,高质量推进,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,体现出了海东实际、尽显河湟特色、凸显了干群期盼。

海东市委及时成立领导小组,科学制定实施方案,确保组织领导、工作力量、后勤保障、工作举措、宣传预热“五个到位”,并始终坚持“一把手抓、抓一把手”两个维度,市委常委会走在前、做示范,为全市做出了表率。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审定工作方案,经常听取汇报专题研究,全市主题教育高标准严要求推进。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行动,确定联系点95个,各县区委书记、各级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,靠前指挥,发挥表率作用。173名县区党员领导干部确定联系点371个,到联系点讲党课、做调研、办实事。高标准完成全市3144名党支部书记专题轮训,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“领头雁”作用。建立了“县级公众平台→乡级工作群→村级联络群→党员联系群”的四级信息传递机制,成立流动党支部,确保了主题教育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
同时,海东市委谋划开展“初心为民·实干海东”办实事、解民忧、送温暖专项行动。聚焦城乡短板,全市已下达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22项627.5公里,桥梁24座,完成农村公路投资4.4亿元,全市1587个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,1587个建制村已通客车,全力推进实施总投资1.68亿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项。聚焦民计民生,不断改进医保公共服务及医保信息化建设工作,已完成与全国31个省市的1.09万家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即时结算,开展治欠保支攻坚行动,集中解决拖欠农民工薪酬问题,清欠工资2252.98万元。

此外,针对拉面产业发展中缺资金的问题,组织金融机构负责人与拉面从业人员面对面讲解金融政策、现场办公衔接贷款事宜,累计落实拉面贷款3.25亿元。聚焦文明新风,将移风易俗作为群众扶志扶智、减轻群众负担、巩固脱贫成果的民心工程,制定出台《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》,形成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的良好社会风尚,为群众减负1.5亿元。

截至目前,全市解决实际问题3611个,为群众办实事2640件,极大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精心策划《魅力中国城》之海东,举办“大美青海·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成就展”海东主题日活动,在全国乃至全球扩大海东市影响力、提升海东市知名度和美誉度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