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南:我们都义无反顾地选择治病救人[吉林日报

本报记者 李开宇

1月26日,在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出征仪式上,ICU二组医生李南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出征誓言:冲锋在前,不辱使命,敢打必胜!在前线工作的20多天里,她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近日,趁着李南短暂的休息间隙,记者与她进行了连线。


记者:作为最早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,在那边已经工作20多天了,您和队友们现在还好吗?


李南:我们是正月初二来到武汉的,目前,大部分队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是不错的。情绪上的变化也是有的,比如想家或者是有些担心,因为这个疾病传染性很强,心里有压力,这都是很正常的。队员大多数都是院里的中坚力量,每个人的心理调节能力都很强,能够站出来走到前线,就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。


记者:大家最关心的是,医疗队队员是否有被感染的风险?


李南:队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感控保障,制定了详细的感控措施和流程,包括上班的时候以及下班回到宾馆如何操作都有规定,避免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严格按照流程操作,认真做好防护。如果防护做得不到位的话,除了自身会出问题,也会连累一起工作的伙伴,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视防护工作。但做起来其实不太容易,因为我们平时工作的时候不需要穿防护装备,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,但我们都会认真去做。


记者:在工作中,队员们有什么特别让您感动的事吗?


李南:队员们每个人都任劳任怨,竭尽全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,很让我感动。前几天,因为医疗二队医生的数量不充足,领导经过研究,临时将我和另外3名同志增派到二队,尽管换了工作环境需要重新适应,但大家都表示服从安排,保证完成任务。还有一件事,给我感触很深。有一天晚上,这里狂风暴雨,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也没停。早上,我起来从窗户向外看,路上有几个行人。仔细一看,是我们的队员,他们没穿雨衣,甚至有人没拿雨伞,就在雨里浇着,看着让人很心疼。我们来的时候长春还有积雪,没想到武汉的天气是这样的。每个队员都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承担着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。


记者:在出征仪式上,吉大一院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,您是临时党支部书记。


李南:对,我也是临危受命。我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重症科医生,到前线发挥自己的作用,救治患者,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其实,在首批吉大一院报名出征武汉的名单里,有一半是党员。虽然大家都知道任务很艰巨,但是依然踊跃报名。到了这里也是一样,进入临床工作,党员也是冲在前面。让我特别感动的是,来到这里以后,非党员同志表现得也都很积极,不少同志还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,要求入党。


记者:您家里有两个孩子,小的才两岁,很惦记家里吧?


李南:我们队里很多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,两个孩子的也不少。我大女儿12岁了,可以帮家里分担一些。平时虽然每天都跟他们联系,但是都不敢联系时间太长,太长了就会非常想家,甚至想哭。所以只是通过视频看一看,知道对方平安就可以了。来的同志都付出了很多,家里也都有不同的困难,但相同的是,我们都义无反顾地做了同样的选择,来到这里,治病救人。


记者: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?


李南: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患者,地方口音比较重,我们沟通起来比较困难。但病房里的病友会主动地帮我们解释,然后再把我们说的话转述给老人,挺感人的。大家互相帮忙,都是希望彼此能快点好起来。其实,这些患者没有家属陪伴,很孤单。但每次看见我们,我都能感觉到他们眼中散发的那种光,那是种无声的期待和信任,让我们工作起来也充满了动力。


记者:这些患者现在是特殊群体,情绪上会有很多波动吧?


李南:是的。因为患者现在也了解这个疾病,知道疾病的危险性,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情绪。我们需要跟他们多沟通,除了给予疾病治疗,心理疏导也很重要,这方面我们医疗队的护理人员做得很好。


记者:您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话吗?


李南:希望大家都尽量留在家里减少外出,因为见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传播,所以说一定要隔离好。传染的病例少了,疫情才能尽快过去,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战斗,这需要所有人共同配合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